威县抢抓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移机遇,县领导多次带队赴雄安洽谈对接,并成立了威县驻雄安新区办事处。...
雄安新区有哪些好的传统产业?
1,安新县三台镇制鞋加工业
据有关报道,有北方鞋都之称的安新县三台镇,聚集着大小三千家制鞋企业,年产鞋5亿双,产值200亿元,产业规模仅次于“中国鞋都”晋江。三台镇的户籍人口仅有3万余人,10多万外来人口常年在此打拼,从事制鞋产业。
2,安新县大张庄羽绒加工业
安新县曾经被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羽绒之乡”称号,安新县大张庄有羽绒企业百余家。年产值十数亿人民币,安新羽绒出口国家有三四十个,像韩国,德国,意大利等等都有出口合作。
3,雄县塑料包装、乳胶制品加工业
塑料包装业对雄县GDP的贡献是4%,总量世界第一,其中塑料包装占到70%。全国塑料原料颗粒消耗的10%都在雄县,后者占据长江以北90%以上的市场份额。雄县共有塑料企业4000家左右,而整个河北省的包装企业不到8000家。
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中国气球第一村、北方最大的安全套生产企业、北方最大的灯箱布生产基地,这些应该是雄县人最引以为傲的称号。
4,容城县毛绒玩具业
毛绒玩具是容城传统产业之一,目前全县共有毛绒玩具生产企业和加工户2800多家,从业人员1.7万人,是容城县规模最大的家庭手工业行业,在促进就业、家庭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容城县有508家小型毛绒玩具生产厂家,全部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外迁。
5,容城县服装加工业
容城的服装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起步,然后用40年的岁月篆刻出了“北方服装名城”的金字招牌。这块招牌紧紧牵动着容城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着几代容城人。
从1979年开办全县第一家集体服装厂,到集中从事低端制造和贴牌代加工,再到实力企业新三板上市,容城县的服装加工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前行,已发展成为容城的支柱产业。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容城县有985家服装企业, 2016年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20亿元,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的近1/2。
可以看出,雄安外迁企业都是在河北省内消化。
威县:积极承接、顺势而为
威县抢抓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移机遇,县领导多次带队赴雄安洽谈对接,并成立了威县驻雄安新区办事处,由富有招商经验和基层阅历的孟迎华担任主任,由善于服务企业和熟知产业园区政策的王保元担任副主任,常年在雄安新区开展招商活动。
目前,雄安新区签约落户威县的项目有3个:
1、北京中伏源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一期已租赁金硕和一正厂房5万平。正办理前期手续;
2、保定森荣汽车内饰项目。已租赁润威厂房4千平,办理了营业执照和环评备案。
3、协助县政协办引进了天津航佳机场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金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并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4、引进雄安新区无纺布生产企业5家,租赁原创发无纺布车间,均已办理《排污许可证》(轩邦无纺布、鑫润化纤制品、托诚化纤制品、广远化纤制品、新之星化纤制品)。
在谈项目4个。
下一步计划。
1、紧盯在谈项目,加大对接频次和力度,争取早日签约落户。
2、加强与招商之家、大华联行、中招联行、克莱登等招商平台的联系,捕捉招商信息,做好信息储备工作,为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奠定基础。
3、扩大招商范围,主动出击,赴天津、廊坊、保定开展招商活动,获取更多有效信息。
4、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威县新闻平台(民间头条)由于飞工作室联合果汁云计算共同设计、开发、运营的专为威县人民提供免费的信息发布和信息曝光服务平台,是咱威县老百姓的平台。